考生您好,欢迎访问湖南自考网!本站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站点,权威信息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www.hneao.edu.cn为准。

自考《公共关系学》考前复习笔记:公众心理与行为

发布时间:2015-09-09 浏览次数: 通知:2023年湖南自考专/本科学历提升方案出炉!

第四章  公众心理与行为

1.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知觉只限于当前在脑中呈现事物的整体印象。而认知到事物的一定意义,则是思维起的作用 。

3.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4.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 。

5.为了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效率,在公共关系传播中经常要考虑让知觉对象本身具有明显而突出的特征,使公众容易从环境中分出而产生知觉 。

6.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征,并在它们的对比作用中加强这种差别。在同一时间的知觉过程中,人们清晰感觉到的几个事物,成为知觉对象,而模糊感知到的其他较多的事物则成为对象的背景。如果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就越容易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7.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也能把若干事物组合成一个整体作为知觉对象 。

8.需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二者密切相关 。

9.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指热切地追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外观性意向 。

10.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

11.气质只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气质行为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 。

12.经验知识是指个体过去通过认知积累的、与当前知觉有关的经验知识。它们以信息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中,并形成信息系统 。

13.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常见的原因有以下方面:①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②近因效应(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③晕轮效应(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④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版印象”)。

14.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五层次理论,并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②需要是有层次的③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 。

上班族抢先定制【学历提升方案】
看不清?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