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您好,欢迎访问湖南自考网!本站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站点,权威信息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www.hneao.edu.cn为准。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

发布时间:2017-04-01 浏览次数: 通知:2023年湖南自考专/本科学历提升方案出炉!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937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 D )
A.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B.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努力满足人的需要
2. 小张大学毕业面临三种就业选择:留校当老师(年收入60000元)、在当地企业工作(年收入100000元)、回家乡担任中学教师(年收入30000元)。如果他最终选择在当地企业工作,则其机会成本为( B )
A.30000元    B.60000元
C.90000元    D.100000元
3. 下列关于均衡价格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均衡价格会随着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减少而减少
B.均衡价格会随着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增加而上升
C. 均衡价格会随着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均衡价格会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4.下列属于总成本构成要素的是( A )
A.会计成本、隐成本和正常利润    B.增量成本、显成本和固定成本  
C. 短期成本、长期成本和边际成本    D.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长期成本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是( C )
A.需求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相切
B.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切
C.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D.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切
6.生产者既是商品的供给者,又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他们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属于( A )
A.引致需求    B.刚性需求
C.弹性需求    D.直接需求
7.下表所示的某汽车厂生产规模和平均成本的变化情况反映的是( A )
年生产规模变化范围 5万—10万 10万—20万 20万—40万
长期平均成本变化幅度 -15% -10% -5%
A.规模经济    B.规模不经济
C. 范围经济    D.范围不经济
8.凯恩斯主义认为,现期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是( B )
A.总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B.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C.总收入和平均消费倾向    D.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消费倾向
9.根据凯恩斯理论,货币需求基于三类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 D )
A.生产动机    B.安全动机
C. 谨慎动机    D.投机动机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促使IS曲线向左移动的因素是( A )
A.投资减少    B.储蓄减少
C. 税收减少    D.进口减少
11.采用支出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时,除了计算消费支出、私人总投资支出和净出口以外,还需要计算的项目是( D )
A.转移支付    B.出口退税
C.失业救济    D.政府购买
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 A )
A.消费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    B.消费增加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
C.消费增加幅度大于储蓄增加幅度    D.消费增加幅度小于储蓄增加幅度
13.描述一国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间收入和支出不断循环往复流动过程的是( B )
A.自然经济流量循环    B.国民经济流量循环
C. 市场经济流量循环    D.世界经济流量循环
14.下列经济行为中,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的是( B )    
A.增加投资    B.增加税收
C.增加出D    D.增加消费
15.决策权集中于上级政策机关,下级机关只能依上级机关的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是( D )
A.首长制    B.会议制
C.分权制    D.集权制
16.认为“公共政策是那些居于统治地位的领袖人物的偏好和价值观的反映”的理论是( A )
A.精英理论    B.团体理论
C. 过程理论    D.制度理论
17. 厂商支付的工资水平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会导致( B )
A.充分就业    B.劳动供给过剩
C.劳动供给不足    D.劳动市场出清
18.计算失业率是用失业人数除以( B )
A.人口总量    B.劳动力总量
C.就业人数总量    D.民用劳动力总量
19.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是( D )
A.储蓄    B.货币总量
C.投资    D.国民生产总值
20.收入政策主要用来应对( A )
A.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2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B )
A.经济增长与利率存在替代关系    B.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替代关系
C. 通货膨胀与利率存在替代关系    D.经济增长和失业存在替代关系
22.下列主要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资金的国际组织是( D )
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3.下列属于联合国主要职能的是( C )
A.提供投资担保    B.发放短期普通贷款
C.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D.协调全球贸易活动
24.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间的分工是( C )
A.垂直型分    B.企业内分工
C.水平型分工    D.城乡间分工
25.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明该国( C )
A.经常账户收支平衡
B.资本账户收支平衡
C.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总收支平衡
D.经常账户收支和资本账户收支同时平衡
26.本币汇率下跌产生的影响是( A )
A.鼓励本国商品出El    B.减少入境旅游者人数
C.促进外国商品进口    D.增加出境旅游者人数
27.当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企业内管理交易的边际费用时,便达到了一个企业的( C )
A.成本边界    B.收益边界
C.规模边界    D.利润边界
28.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银行职能的是( C )
A.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B.集中银行存款准备金
C.对工商业发放贷款    D.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
29.下列各项属于政府职能的是( A )
A.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B.所有商品价格的制定者
C.国际贸易的出口商    D.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
30.为方便管理、提供有效服务、增进人们对自由政治制度的理解,应设置( D )
A. 中央银行    B.中央政府
C.商业银行    D.地方政府
 
二、简答题
31.列举并说明主要的生产要素。
答:(1)土地。包括一切进入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作用是提供生产加工的对象物。
(2)资本。所有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将其送达消费者所需的制造品,主要是提供生产工具的作用。
(3)劳动力。用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除企业家才能之外的所有体力和脑力劳动。
(4)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
32.简述消费者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答:二者之间通常存在正向关系。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减少), 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但是消费者收入增加(减少)时,对少数产品即低档晶的需求量会减少(增加)。
33.简述显成本和隐成本的含义。
答: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拥有并被用于本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4.简述分工和专业化直接经济性的表现。
答:分工和专业化的直接经济性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使劳动生产者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更多劳动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
(2)使劳动者节约或减少因经常变换工作或变换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而损失的时间,因而节约生产的人力资源。
(3)节约生产时所使用的物质生产资料。
(4)使人们的工作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变得较为简单,从而减少工作的学习和培训时间,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减少对高级技术、多面手工人的需求。
(5)可以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5.简述中央银行的作用。
答:中央银行的作用包括:
(1)发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决定了它不能同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竞争,而是在资金上支持商业银行并加以管理:
(3)国家(政府)的银行。国家的银行或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执行金融政策。
 
三、论述题
36.论述公共决策的主体和过程。
答:公共决策主体是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公民(选民)以及其他主体(包括司法机关、政策研究组织等)。
公共决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利益表达。各个阶级、阶层和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所有这些需求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提出,要求政府满足,这就是利益表达。利益表达是政府决策机制的运转起点。
(2)利益聚合。各个社会集团、社会成员的利益表达导致的所有利益需求,是不可能相同的,甚至互相冲突、激烈对抗。把不同利益需求协调起来,形成若干政策方案,并纳入决策机构政策议程的过程,叫做利益聚合。
(3)决策和合法化。决策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分为体制过程、技术过程、政治过程。从体制上看,公共决策是国家机构在决策中分工制衡的运行过程;从技术上看,公共决策包括一个总体过程: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估、试验实证、普遍实施;从政治上看,公共决策的本质还是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的产物。
37.论述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的角度和作用。
答: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1)项目分析,即对一个时期的各个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首先,应逐一分析各个项目;其次,分析各项目局部差额;再次,分析各局部差额的平衡情况;最后,分析国际收支总差额。
(2)横向比较分析,即同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进行比较。目的在于发现该国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并分析这种不平衡产生的原因。
(3)动态分析,即对纵向的各个时期的国际收支情况进行比较。目的在于研究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变化,国际金融活动能力大小以及货币汇率升降趋势。
分析国家收支平衡表,对编表国家和其他国家都有作用:
(1)对编表国家而言,它能及时反映本国国际收支情况,分析收支失衡原因,以便采取正确的调节措施;能使本国充分掌握外汇资金来源、用途和官方储备增减情况,据以编制切实可行的外汇预算;能全面了解本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从而制定与本国国力相适应的对外经济政策。
(2)对其他国家或国际金融组织而言,它能使其了解编表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储备资产增减情况,预测该国货币汇率的动向;能使其掌握编表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了解该国的经济实力,并预测国际收支的大趋势;能使其了解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及国际经济情况,有助于预测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向。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背景材料
我国2013年政府工作寺R告指出,我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请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38.分析材料中涉及的财政政策工具及其效果。
答:材料中涉及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公债。财政政策通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消费,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但是又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使利率上升,从而私人投资受到一些影响,削弱了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但总的来说,生产和就业还会增加,只不过比税收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原本对国民收入的作用小。政府还可以用补贴私人企业投资的措施,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
39.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
答:材料中提到的“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萧条时,货币当局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调低法定准备金率、调低再贴现率等工具,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达到逆周期调节的目的。    
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调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工具,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或增长慢些,达到逆周期调节的目的。
上班族抢先定制【学历提升方案】
看不清?点击更换